近期,《國資報告》聚焦世界一流企業建設,聯合有關主流媒體、專業研究機構和國資小新等平臺推出“企業進化論”系列報道,更好地總結現代企業進化經驗,樹立管理標桿,探尋基業長青密碼,講好現代化新國企故事,為更多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鏡鑒。
此前,《國資報告》推出了“企業進化論”系列報道第一篇《三峽闖灘:穿越“歷史三峽”的企業戰略轉型發展模式》。
今天,我們為您帶來中國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的專訪《從三峽走向長江 從中國走向世界》,講述中國三峽集團如何從服務國家戰略過程中快步邁向世界一流。
從三峽走向長江 從中國走向世界——專訪中國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
采寫:《國資報告》記者 劉青山
幸運之神偏愛持之以恒的人。這是《基業長青》一書中令人深思的重要結論之一。
1997年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后,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三峽集團前身,下稱三峽集團)就提出了“建一流工程,建一流企業”的目標。
多年來,無論風云變幻,三峽集團幾代人接續奮斗,既不遲疑,也不冒進,始終以高質量發展推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叭龒{集團始終把發展質量放在第一位,努力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規模的擴張必須建立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之上,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兼顧規模?!比龒{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在接受《國資報告》記者采訪時表示,30年來,三峽集團實現了從三峽走向長江、從長江走向海洋、從中國走向世界,探索出了一條在服從服務國家戰略過程中,快步邁向世界一流企業的三峽之路。雷鳴山表示:“實踐證明,這條路走得對、走得通,也走得遠、走得好?!?/p>
《國資報告》:這些年三峽集團發展非常穩健,在您看來,三峽集團最重要的體會和經驗是什么?
雷鳴山: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最堅實的基礎在于前人把握住改革開放之后的重要時間窗口,乘勢而上,開創了這份事業,一代又一代三峽人接續奮斗,堅守但不保守,在傳承中不斷發揚,推進我們的事業持續發展。
在具體的執行層面,我想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頭腦清醒,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聚焦主責主業不動搖的同時,及時推進戰略布局優化;二是精益求精,始終堅持瞄準世界一流,腳踏實地勇攀高峰;三是雙輪驅動,始終堅持用技術創新、市場化改革推動企業進步;四是黨建引領,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用高質量黨建和優秀文化引領保障企業發展。
《國資報告》:央企都希望把企業戰略定位與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進行有效結合,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三峽集團的實踐來看,踐行國家戰略怎樣與企業可持續發展做有效結合?
雷鳴山: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發揮好頂梁柱、國家隊、排頭兵作用。
首先,三峽集團作為主業鮮明的中央企業,始終把自身發展置于國家整體戰略中謀劃,始終堅持探索公共事業類項目的市場化、國際化發展路徑,并堅定不移持續推進。水電行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相對低,是穩定的清潔能源,現金流較為充沛。但是我們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沒有盲目投資。正因為我們的堅持,才成功建設了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和一批世界級水利水電工程,建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持續全面發揮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綜合效益。這些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大工程,為促進碳達峰碳中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等作出了突出貢獻。
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 攝影:黃克瑤
其次,我們堅守但不保守,始終聚焦國家不同時期的戰略需求,在堅守主業的基礎上,適度超前地進行新產業的布局。我們雖然也有過戰略調整,但都是發展賽道的拓展,從未偏離主賽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三峽集團抓住新能源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充分享受到了行業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在推動海上風電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開始,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參與長江大保護完成良好開局,實現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全覆蓋,呈現“試點城市引領、合作市縣支撐、轉段地區突破”新局面。長遠來看,水資源的短缺將會是制約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要素。所以,水資源未來一定會資源化、要素化。我們的責任,就是積極走通水資源保護的商業道路,引領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帶領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國資報告》: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中央企業當前的重大任務。作為國資委選定的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三峽集團如何在這方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雷鳴山:三峽工程啟動之初,第一代三峽人就本著與世界接軌的理念,對組織模式、技術標準、運行管理和裝備水平提出了精益求精、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要求。
經過一代又一代三峽人的接續奮斗,目前我們的大水電業務具備引領全球水電產業發展的能力,國際化經營能力居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效益效率指標大部分處于全球同行業領先水平,國際信用評級處于全球同行業領先水平,履行社會責任發揮了表率作用,培育了優秀的企業文化。包括伊泰普等在內的世界一流水電企業,這些曾經我們的學習對象、對標對象,現在都對三峽集團充滿了敬意。
國務院國資委將三峽集團納入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以來,三峽集團聚焦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總體任務目標,建立了創建世界一流指標體系,以全球視野,開展全球對標分析。選擇了法國電力、法國燃氣蘇伊士等5家外企,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等4家國企,作為對標企業。
與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要求相比,三峽集團總體規模還不大,裝機規模增速不夠領先,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國際品牌建設有待進一步提升。下一步,三峽集團將認真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發展黨建的重要論述,落實好中央《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要求,針對短板和弱項,進一步扎實做好加快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工作。
《國資報告》:三峽集團誕生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三峽集團走過了怎樣的發展道路?
雷鳴山:三峽集團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三峽集團成立于改革開放的重要時間窗口期。我們抓住了當時難得的歷史機遇,積極推進水電開發模式的改革。當時,以葛洲壩電站為代表,國內普遍采用的是依靠財政撥款的業主責任制。我們積極與國際接軌,探索了自籌資金的項目法人責任制。為解決資金問題,長江電力從葛洲壩電廠改制上市起步,用從市場募集來的資金實行流域梯級滾動開發。30年來,三峽集團的總投資超過7000億元,但資產負債率始終控制在50%左右。未來隨著我們證券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負債水平會進一步下降,因為我們打通了發展的邏輯。同時,上市是對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的有效倒逼機制,也是探索“兩個一以貫之”的有效路徑。有證監會和股民的監督,有上市公司監管機制,企業在規范化、市場化等方面的水平會持續提升。
在科技創新領域,三峽集團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全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堅決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這些年來,我們每一個新業態的出現,都離不開新技術的支撐。比如,得益于科技創新,三峽集團繼當年率先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之后,再次領先實現了風電平價上網。我們新能源業務收益水平高于同行企業,主要就是科技支撐和精益管理水平帶來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人才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改革增活力,創新強動力,離不開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三峽集團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人才強企戰略,形成了一支十分精干的人才隊伍。這些年來,我們的資產總額、裝機規模、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營指標實現了跨越式增長,但是人員規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員勞動生產率位居央企前列。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讓三峽成為人才集聚高地、創新創造熱土。
《國資報告》:您曾說過,文化管根本管長遠,任何變革只有最終固化到文化才能源源不竭釋放改革紅利。在三峽集團改革發展創新轉型過程中,如何發揮黨建工作與三峽精神的協同引領作用?
雷鳴山: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為企業改革發展舉旗定向、凝心鑄魂。文化是企業改革發展的“精神之柱”和“力量之源”,是企業的競爭力和軟實力的具體體現。三峽集團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數十年如一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于始終以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強“根”鑄“魂”,在于傳承和踐行以“為我中華,志建三峽”為核心的三峽精神。
白鶴灘水電站全景
我認為,三峽精神包括如下內涵:一是實干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的賀信中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仡櫲龒{集團的30年發展史,每一步發展跨越、每一項重大工程、每一次創新突破,都是實干奮斗的結果。
二是務實創新。一般情況下,務實與創新是相對沖突的,務實往往難以創新,創新大多不夠務實。非常有意思的是,三峽人卻將務實與創新做到了完美融合。比如,白鶴灘水電站的關鍵裝備和重要設施幾乎全部國產化,很多是首臺首套應用。這是千年大計,拍板決策的時候必須要有充分自信。比如,白鶴灘300米級高的非對稱性雙曲拱壩,全部使用低熱水泥,不啻一場材料革命,所以當時有爭議。當時以盧純為主要負責同志的黨組果敢決策,有效推動了行業進步。
三是無私情懷。以陸佑楣院士、張超然院士為代表的幾代三峽人,常年扎根山溝,心無旁騖,一心為公。陸佑楣院士捐款專項用于科技獎勵。張超然院士退休后,把在北京租的房退還給單位回到成都居住,還在武漢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候捐款40萬元。他們這種深入骨髓的使命感、責任感,是我們三峽班子和整個管理隊伍學習的榜樣。對于一家企業來說,風清氣正的生態價值觀非常重要。前人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們就高質量地做好增量。
當然,隨著三峽集團業務的不斷拓展,三峽文化也出現了一些與時代不相適應的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市場化意識不強。過去,三峽集團的業務主要是由國家授權,我們只管落實就行。而現在,三峽集團的業務增長點包括新能源和長江大保護等,都是直面競爭,向市場要資源、向效率要效益,而且由原來的甲方變為乙方。這種變化使得三峽集團廣大干部職工經歷了能力恐慌和文化革新的陣痛。好在,經過幾年的磨煉,三峽人逐步適應了時代變化。
《國資報告》:您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在現場參與了這一盛會。在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方面,您有哪些收獲?
雷鳴山: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三峽集團“兩翼齊飛”的發展思路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部署高度契合。特別是報告的第十章提到的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基本把三峽集團主業全部放進去了。對于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我們要瞄準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和國內領先的生態環保集團的目標,在實踐中創造性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三峽集團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作了多次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為我們擘畫了發展藍圖、錨定了前進方向。未來,我們要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動工作,堅持在聚焦主責主業中做強做優做大、在推動綠色發展中邁向世界一流,努力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發布日期:2023年03月21日